English

素质教育的困境

1998-08-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目前,中国的教育改革形势喜人,在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之后,教育制度的改革已有了明显的大动作,包括高考社会化、与中学脱钩,小学升初中就近入学,以及在部分地区的小学取消百分制。所有这些改革措施都意味着我们已开始反思传统的教育制度,并开始重新理解学业评价的作用和手段。然而,目前在新闻媒体中显得很热烈的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却陷入了相当大的困境。

当北京市刚一宣布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学生就近入学时,我以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们该松口气了,可是一问起来,都说更紧张了,因为每个学校都有一定比例的推荐生、优秀生可以进重点中学,这样一来,不仅学业一点不能放松,同老师和学校的关系也成了重要的关键,这比起靠自己的考分来择校则有着更大的心理负担。

这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学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巧立名目使自己成为学生竞争的目标。于是,学校内减轻的负担,孩子们又到学校外重新补上。目前的现状令人无法不感叹,素质教育每推行一步都步履艰难,困难重重,而每一个改革措施经过缓慢的酝酿过程刚一实施,马上就有应试教育的新对策快速产生并将新的改革措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变得名存实亡。

多少年来,教育延袭以往,缺少变革,造成了今天积重难返的现状。改革难以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

——教育体制改革不配套

全国的教育体系大一统的格局使教育机制缺乏灵活性,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任何微小的变革都很难得以推行。考试制度尤其是高考目前还没有实施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根本性改革,使中小学的教育方向很难向素质教育转轨。

素质教育的真正难点是在中学,高考是不容回避的教改焦点。取消传统的考试形式和百分制,就意味着学生不具备参加高考的应试能力,因而,在高考不变革的前提下,素质教育在中学,特别是高中是很难施行的。

另外,校际之间差异的存在,构成了学校单设考场、借机创收的资本,以及家长择校的驱力。于是,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就近入学等改革措施必将名存实亡。

——教育理论研究落后

由于没有系统、完整、配套、操作性强的教育理论作指导,素质教育到了基层学校就只剩下一句空洞的口号。有时某项教育制度改革出笼时,教育理论界却还处于一片茫然之中。教育理论的落后使教改的盲目性成为必然。

目前很多学校的素质教育就是在课余搞更多的文体活动,在必修课不减,选修课和业余活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学生的负担则必然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而有增无减。由此,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家长都开始提出疑问,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从学习能力角度来看,应试教育重在培养考试得高分的能力,素质教育则是重在培养能使学生受益终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包括学习兴趣,好奇心,探索欲,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判断力、想象力等等。具体地看,在中小学阶段,涉及到计划自己活动的能力,确定所学教材中本质内容的能力,从书本和其它各种信息来源中迅速找到对自己有意义的内容的能力等等。

如果以素质教育这一准绳来衡量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需要改革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在主科的教学当中。其中包括教材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课程安排的改革。具体地看,最需要改革的有:“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抑制学生思维和想象自由发挥的传统课堂纪律;以课本为学校全部学习内容的传统教学目标;划分少数学科为主科并以主科成绩评价学生优劣的传统的学科等级观念;以单一的考试成绩分数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传统的考试评价标准。

过度强调主科,忽视副科在各级学校里都是极普遍的现象,一到期末,所有的副科都提前一个月结束,为主科的复习考试让路。即使在平时,主科挤占副科的课时也是司空见惯的。有的学校除了每周一至二次的体育课以外就没有任何体育活动了;有的学校从未有任何文艺活动,即使到了“六一”儿童节,也只是让学生们坐在电视前看学校管乐队演奏几个曲目。难怪孩子们说,“在学校过儿童节真没意思,像什么都没过一样。”

——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滞后

教育者包括学校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家长,他们是实施教育的主体。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各级学校的管理人员特别是校长的理论素养普遍有限,无法适应现今的教改形势。试想,如果一个学校的校长自己都搞不清什么是素质教育,又如何在学校组织素质教育的教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活动以及进行素质教育的评价?

素质教育的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譬如发展学生的业余音乐素养,这听起来无疑是符合素质教育内涵的。但是,当“特长”可以“加分”,特长生可以进好学校的规则一宣布,家长们迫使自己的孩子在完成学业之外,又刻苦地学习“琴业”并忙于“考级”时,“特长”的培养已不再属于以培养文化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而演变为以升学为目标的典型的应试教育。

从目前来看,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经逐步开始,现在急需的是教育理论要跟上,要能研制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方法和课堂教学方法,以及产生出适应素质教育的新教材;其次是对所有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也包括教学技巧。总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制度已开始推出,但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合格的教育者却大规模地缺乏,这是教育改革正面临的一大难题。素质教育当务之急的是在校长、教师中开展,作为教育者必须首先从根本观念上向素质教育转轨,否则应试教育会以新的形式在素质教育的招牌下继续起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科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